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50年11月,毛澤東長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犧牲。多年來,有關毛岸英之死眾說紛紜,原志願軍總部敵情研究參謀王天成口述,記者李菁整理、撰文《王天成: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為讀者揭秘毛岸英死亡之謎。

1949年,毛澤東與毛岸英在香山雙清別墅

毛岸英墓碑
“關於毛岸英犧牲,這幾年各種道聽途說,甚至捕風捉影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我覺得我們這些經歷過朝鮮戰爭的人,有責任把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來,這也是對歷史負責。”參加朝鮮戰爭那年,王天成只有17歲;現在王天成是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員,當年是原志願軍總部敵情研究參謀,主管美軍情況。
1980年,根據彭德懷夫人浦安修的指示,王天成與楊鳳安(朝鮮戰爭時期彭德懷的軍事秘書)編寫出版了《北緯三十八度----彭德懷與朝鮮戰爭》一書。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當年走訪了志願軍總部的許多老同志,包括時任志願軍副司令的洪學智、作戰處副處長楊迪、情報處副處長李世奇、作戰處科長孟昭輝、參謀趙南起、龔傑、田勝、苗傑、成德益、翻譯宋保華等,大家對毛岸英殉難之事記憶猶新。但遺憾的是,經過這麼多年,這幾位當年曾與毛岸英在志願軍總部工作的戰友有的已經過世,有的因身體原因,已無法親筆撰文或接受記者采訪。所以既采訪過這些當事人、又對美國戰史有研究的王天成便成了講述這段歷史的最佳人選。
神秘的翻譯
毛岸英入朝作戰的事情,在當年是極為保密的,除了彭德懷等高層外,沒有幾個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實身份。
毛岸英到朝鮮戰場後的正式身份是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秘書兼翻譯,他並無作戰任務,但也經常和參謀一起研究敵我情況,發表意見。那時去志願軍司令部開會的人,總見到一個高個子年輕人列席會議,並不時參與發言,但都不知道他是誰。有一次開作戰會,楊迪(注:原志願軍作戰處副處長)看到一個大個子坐在彭德懷身邊,覺得這個翻譯不太尋常。會後他問丁甘如(注:原作戰處處長),這是什麼人?丁甘如回答,我不能告訴你,這是紀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
|